湖北监利县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流向不明
湖北省财政厅显示的在校人数与实际人数,补助资金与学校实际拿到的补助金为何有如此大的出入呢?
记者就此问题询问监利县教育局分管财务的副局长周五一时,周五一称:“目前下拨补助资金依据的是2004年统计的在校学生人数,而非现在实际的在校人数。5年过去了,统计人数与目前实际在校人数有差异是很正常的。”
记者查阅了2006年3月17日湖北省财政厅和教育厅联合下发的《关于核定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和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的通知》,该通知对公用经费补助资金的下拨依据有如下规定,“中央、省承担的资金按《2004年湖北省教育事业统计》中的县镇、农村在校学生数进行测算与下达。”
周五一介绍,从2004年至今,监利县中小学入学学生人数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周分析认为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中小学生源较少”和“适龄学生随家长外出务工”。
这位分管监利县教育局财务的副局长承认,“因2004年统计的学生人数比如今实际的在校学生人数要多,实际下拨的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资金也比按实际人头下拨的需求要多一些”。但周五一并未透露多出来的具体金额。
当记者提出,为何有部分中学校长反映他们收到的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是按目前实际在校学生人数为基数计算的,能否出示每年详细下拨给各个学校的办公经费补助资金的表目时。周五一的答复是“管财务的工作人员正好休年假了,这一周都不会来上班,需要的话下周看能否提供。”
同时在场的监利县教育局财务处主任郑炎光对记者说:“表目我们肯定有,我们每年都会制订一个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分配方案的函发到县财政局,如果你非要看可以到财政局试试。”
官方表示剩余经费向薄弱校倾斜,校方称连刷墙的钱都是教职工垫付的
经多方努力,11月16日,记者在监利县财政局教科文科看到了一份监教函【2008】20号“县教育局关于2008年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分配方案的函”(以下简称“分配方案函”),监利县财政局教科文科科长王建国称:“这个函就是县教育局制订的详细分配方案。”
该“分配方案函”显示,2008年监利县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资金的分配标准是农村小学每生每年250元、农村初中每生每年400元,城镇小学每生每年265元、城镇初中每生每年415元。
记者注意到,监利县教育局编制的“分配方案函”中,该县2008年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总额为7099万元。这个金额得出的依据是“公办中小学校按2006年统计的学生人数分配,民办学校公用经费暂时按照2007年统计的学生人数分配。”
“分配方案函”的分配细则中称,“按学生人数196457人(公办190711人、民办5746人)分配63602670元。”记者注意到,“分配方案函”在关于福田寺初级中学和监利县毛市中学部门的分配是“福田寺镇初级中学,学生人数1044人,实拨金额514722元;毛市中学,学生人数1921人,实拨金额 855107元。”
从对比“分配方案函”中的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总额和分配总金额也可以发现,即便严格按照“分配方案函”中的方法分配,还有7387330元的剩余资金。
对此,监利县财政局教科文科科长王建国均称:“可以保证,钱肯定都用于教育上了,而且是用到义务教育上了,剩余的钱主要用于向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的学校予以倾斜支持。”
记者翻看“分配方案函”时看到该函中写道,除了按学生人数分配花费的金额外,“向薄弱学校倾斜164万元。剩余公用经费 5747330元,按照公办学校学生人数190711人,生均分配30元。
公用经费补助资金向办学薄弱的学校倾斜,这一点在湖北省教育厅下发的几个文件中均有章可循。
但11月14日,当记者向监利县教育局副局长周五一和该局财务处负责人郑炎光提出查看记录剩余公用经费补助资金去向的相关文件的要求,但同样以“相关工作人员休假”为绝口拒绝,周五一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我可以保证,钱没有被挪用,都用在义务教育上了,上级拨付的钱我们不差一分一厘已通过财政拨付给了学校。”
而记者从黄艳琳处了解到的情况是,位于农村乡镇的毛市中学得到的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是按该校实际在读学生人数计算的,只有30多万元,也没有得到所谓的倾斜支持。黄艳琳坦言,毛市中学的办学条件并不理想:“从我2003年到该校当校长,就再也没有招进一个大学生来校任教。连去年粉刷墙体的涂料的钱都是由我们教职工垫付的,现在还欠着施工方的工程款。”
耐人寻味的是,省财政厅和教育厅于2007年联合成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该办一项主要的职责即是“负责对各地保障机制改革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