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农作物的丰收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艰辛
在校园里过“丰盈节”,带领孩子们走进大自然感受植物成长规则,将劳动教育纳入校园“必修课”……本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定见》提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系统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施行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日子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着手实践、出力流汗,承受训练、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那么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系统,校园需要做些什么?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到本市多所校园进行了探访。
校园拓荒试验田果蔬香里说“熟年”
“红薯都长在地里,咱们应该怎样挖,才能把它们完整地挖出来呢?”11月16日下午,一节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课正在北京第一试验小学房山分校的校园里打开。
在离校门不远处的一块大约80多平方米的小田地里,红皮红薯正探头探脑地从土壤里钻出来,在绿秧的掩映下惹人喜欢,这便是北京第一试验小学房山分校的试验田,来自五年级(2)班的同学们预备在降温之前,抢收校园的最后一波红薯。
在挖红薯之前,德育主任孙桂香先向同学们演示了“挖红薯的正确姿态”:顺着红薯秧子成长的方向,找到红薯的“隐身之地”,然后将铁锹倾斜45°、一铲、一踩,再往上一扬,红薯便露出了大半个身子。随后,同学们两两一组,一个挖,一个捡,将翻出来的红薯收拾堆到一起。短短30分钟时刻,孩子们共挖出20多斤红薯。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不少校园都在校内建起了“栽培园”。首经贸附中因地制宜在校园里规划出一块块学农园地,大的五六平方米,小的三四平方米,分配给各班。由各个班级全权负责,从翻地、耕种、上肥、浇水、除草再到秋天各种农作物的丰盈,让孩子们尽情体验劳动的艰苦和趣味。
怀柔区北房中校园园内也有一片栽培园,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栽培园在春耕栽培前,以班级为单位征求学生栽培定见,种什么学生说了算,生物学科教师也会对学生进行指导,告诉我们栽培农作物要考虑农时和地域条件,春季首要栽培辣椒、香菜、圆白菜、菜花等,秋季首要栽培胡萝卜、香菜、茼蒿等农作物,校园后勤负责种子收购,以及农具肥料预备工作。